立足素養導向,構建立格新課堂-成都立格實驗學校舉行“遵循素養形成規律的初中課堂形態循證研究”課題研討會
[日期:2024-10-15] | 作者:教科室 587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2024年10月14日,為推進學校“遵循素養形成規律的初中課堂形態循證研究”課題研究工作,提升學科教學研究的質量與水平,成都立格實驗學校舉辦了以“立足素養導向,構建立格新課堂”為主題的研修活動。全體教研組長、備課組長、學校名師工作室導師和課堂教學研究課題組成員參加了此次會議,會議由課程與教學處本成軍副主任主持。
首先,本成軍副主任發表了講話,深刻闡述了教研力量對學校發展的重要性,并傳達了雙流區在教育科研工作中的五大抓手:課堂教學的優化、作業設計的改進、教學質量監測、各學段的貫通培養,以及新時代基于核心素養的評價改革。通過這些抓手,推動區域學校教學改革,提升教育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本主任指出,一個學校具備怎樣的教研力量,就預示著這所學校將擁有怎樣的未來發展。教研組不僅是學校開展學科教學研究的陣地和平臺,也是教研文化和教師文化形成的最重要場所。教研組的工作不僅在于提升學科教學水平,更在于通過持續的教研活動,形成學校內部的科研氛圍和專業文化,從而為教師成長和學生發展提供堅實支持。通過教師研究意識和能力的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也將整體提升。
隨后,高中部拔尖創新人才班班主任羅文平老師分享了利用“希沃易課堂”進行互動教學的經驗,展示了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希沃易課堂憑借操作簡便、資源便捷、互動豐富的功能,成為學校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工具之一。在分享中,羅老師介紹了希沃易課堂在課前、課中、課后的應用。課前通過上傳課件和準備教學資料,確保課堂教學有序進行;課中通過教師傳屏功能,解決部分學生聽課看不清的問題,并通過任務發布和答題互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課后則利用后臺推送功能布置作業并追蹤學生筆記,實現學習閉環。
希沃易課堂的學生端同樣功能豐富,如答題互動、成果展示、拍照記錄等功能,不僅提高了學習的趣味性,還增強了學生的參與度和互動性。教師通過數據統計和學情分析,能夠有效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進行針對性輔導。此次分享進一步展示了信心技術賦能學科教學的潛力,希沃互動教學正為課堂注入更多活力,使教與學的過程更加直觀、有趣和高效。
最后,羅曉章副校長進行了題為《立格“新課堂”:要素優化與形態重建》的專題講座。羅校長指出,課程改革的核心在于國家課程的高質量實施,而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在于課堂。通過對課堂教學要素的優化和教學形態的重建,立格“新課堂”正在探索一種面向素養培養的新型課堂模式。
羅校長在講座中詳細介紹了“立格新課堂”的教學要素結構與過程,包括教學主體、教學過程和教學環境三大層次的構成,以及目標、內容、方法、活動和評價五大過程要素的結構化。他特別強調,教學形態的重構需要圍繞核心素養展開,通過目標、內容、活動等方面的優化,使課堂教學更加系統化、結構化,以提升學生的關鍵能力和學科素養。
羅校長還指出,“立格新課堂”的教學形態要圍繞學科核心素養,以“目標預期—問題情境—資源媒介—序列活動—反饋評價”五步循環互動為核心,形成一種良性、動態的課堂教學新模式。同時,他強調了循證研究在教學變革中的重要性,提出應以學生個體差異為基礎,結合教師的專業判斷,在多維度中收集和分析證據,以實現科學性和人文性的融合。
羅校長明確了“立格新課堂”循證研究的五年規劃,包括逐步推進小組合作學習、開發學科任務單、開展智慧課堂實踐等,力爭通過持續實踐和探索,為學校課堂教學帶來實質性變革。
此次研討會為成都立格實驗學校教師提供了寶貴的學習和交流機會,通過對“立格新課堂”的深入探討,明確了課堂教學變革的方向和路徑。學校將繼續以素養導向為核心,積極推進課堂教學的創新與優化,落實循證研究的方法,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撰稿 何鐵 審稿 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