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敬畏,篤行不止——記我校熊梓羽老師省培展示課
[日期:2024-11-22] | 作者:教科室 377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2024年11月20日,我校道德與法治教研組熊梓羽老師受邀參加了四川省教育科學院舉辦的四川省義務教育新課程新課標骨干教師示范培訓。在培訓中,熊老師以《讓青春之光在服務社會中綻放》為主題,進行了一堂精彩的展示課。
在展示課中,熊老師教師圍繞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新課程標準,結合我校綜合實踐社會服務課題與健全人格課題理念,用心設計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理解服務社會的方式與意義,積極參與社會實踐。
在課前,熊老師對學生進行調查問卷,收集了學生在社會服務中的照片與影像資料,充分把握了學情,創設了上課的情景素材。在此基礎上,教研組集全組智慧精心設計和打磨,形成了課堂三個環節。第一環節:螢燭末光,增輝日月。此環節結合課前問卷,通過學生任務卡填寫和分享、尋找班級服務社會的典型人物,讓學生了解到服務社會的方式和意義。第二環節:不啻微芒,造炬成陽。此環節熊老師通過分享學生王菀潔同學參與社會服務活動的案例,結合我校學科微課題設計課堂小組探究活動,讓學生深刻理解了服務社會中遇到的困難應該如何解決。最后一個環節:盈盈星光,奏響華章。通過課后作業布置與中國青年志愿者案例,讓學生學有所悟,服務社會的每一次微小舉動,都是責任的擔當,使命的擔當,都是在為實現中國夢助力。從而使課堂的高度得到了有效提升,更好體現了道德與法治學科立德樹人的課程目標。
展示課后,參訓的全省骨干教師分小組進行評課,他們對熊老師的課給予高度評價。評課組長給熊老師的課“四美”的評價。第一、設計之美。基于課標、教材、核心素
養、學情的設計教學環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并針對上課班級學生的特點,使學生們在情境中體驗感悟、在問題中學會辨析,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綜合運用、批判創新。
第二、形式之美。大方的著裝、端莊的舉止、簡潔優美的語言、精美的課件和板書等,每一個教育細節都給人以美的享受。第三、思維之美。在問題與活動的設計上,熊老師構思巧妙,循序漸進,努力追求“創設真實情境”“教師引發問題”和“學生生成問題”的有機結合、“知識生成過程”和“學生成長過程”的有機融合。通過開放的、對話式、辨析式的學習路徑,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在比較、鑒別、質疑中使學生順利掌握服務社會的方式、理解服務社會的價值,并提高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等高階思維能力,從而彰顯價值思維、綜合思維和高階思維之美。第四、評價之美。課堂給予學生足夠的展示機會,教師對學生的展示及時予以鼓勵性評價,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求真向善尚美的熱情和學生道德品質、責任觀的發展與完善。
本堂課的成功是立格新課堂理念落實和教研組集體教研的成果的集中體現。敬畏課堂,潛心教研,相信教研組一定會在學習中不斷進步成長。
撰稿:熊梓羽 審核:王敏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