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述職報告——羅曉章

[日期:2025-01-16] 作者:dangwu 194 次瀏覽 [字體: ]

學經驗,更觀念,強信念,守正創新再前行

——2024年度述職報告

                     成都立格實驗學校    羅曉章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2024年度,因有您的關心、理解和支持,我得以順利完成學校的教育、教學和教研任務,在此,向您們表示真誠的感謝!現將年度工作總結于后,懇請您評議并提出寶貴意見,我定當篤行不怠,不負立格”春風深情!

一、加強學習,深刻領悟高校長的辦學思想

本年度,我繼續參加成都市領航校長班培訓、四川省基礎教育重點人才高級研修班培訓,系統學習了新時期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以及國家課程教學改革的方向與策略,開闊了名師名校的發展視野。在深圳中學、南京師大附中、上海中學跟崗學習期間,我再次重讀了高校長在20年校慶典禮上的講話《追理想篳路藍縷創基業,強信念披荊斬棘爭光榮》,深刻領悟了高校長樸質的“四化辦學理念”背后蘊含的學校底層邏輯、學校發展戰略,也更加堅定了服務“立格”、奉獻“立格”、發展“立格”的理想信念。學習返校后,我將高校長辦學思想中關于“學校的底層邏輯”歸納為四點:

(一)學校因學生而存在。

管理學大師德魯克認為,要想知道什么是一個企業,必須從理解企業的目的開始。那么,學校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對此,校長學校的目的指向學生。道理很簡單,無學生不學校。學校因學生而存在,教師因學生而相聚。因此,學校任何決策應始終遵循“對學生來說什么是最好的”原則,一旦面對矛盾沖突和兩難選擇時,校長的做事底線應是“把學生的利益放在首位”。

(二)學校是師生共同生活的地方。

陶行知認為,辦學校“最重要的是教職員和學生共甘苦,共生活,共造校風,共守校規”,這是改進中學教育和一切學校教育的“大關鍵”。所以,高校長倡導師生接近、以人教人,深信“這種共學、共事、共修養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親其師,信其道;關系的品質決定學校的品質。營造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可以優化學校教育生態,增強師生的歸屬感和幸福感,豐富教育過程,提升教育質量。

(三)學校是一個“松散結合系統”。

學校的重要特點是,教師擁有專業自主權且以個體勞動為主。高校長強調學校需要通過發展學校隱形文化,使得學校“形散神不散”。所以,學校提出“彈性坐班制”“年級文化”“班級文化”“教研文化”“課堂文化”“科研文化”“課程文化”等等,使教師對共享的價值觀負責,同時又向教師授權,讓他們能決定做什么、何時做和怎樣做。學校文化建設應聚焦于“人”,反映為師生的一種生活方式。

(四)學校是一個以教育教學為中心的專業機構。

學校是一個以教育教學為中心的專業機構,教師是專業工作者。高校長及團隊始終堅守課程教學的中心地位,強化課堂主陣地作用,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同時,親自參與修訂備課、說課、上課、觀課、議課、課模的專業標準,弘揚專業精神,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建立立格學校的知識庫,包括案例、課例、校本作業等,不斷提升學校的專業品性,推動學校走得更穩、更遠。

基于高校長辦學的底層邏輯,我將工作重點放在了教學工作、教研工作和拔尖創新人才貫通工作三個領域。

二、守正創新深入推進“立格”高品質發展。

(一)系統推進課程教學工作及改革

1.常規教研

本年度,按照《雙流中學實驗學校常規教研評價細目表》的要求,我深入初高中教研組、備課組、課題組參加教研活動53余、聽課60余節,指導各組認真落實“六個一”的常規教研,審閱并批改年級組、教研組、備課組、課題組工作計劃50余篇。規劃和實施教研組、備課組學年集中培訓、工作匯報展示評價,表彰先進2025年教研組、備課組考核,除2024屆語文備課組以外,全部達到“先進”標準,度常規教研整體建設再上新臺階

2.作業設計(含導學案修訂)

針對學校大多數學科“作業即教學鞏固”的觀念以及學生作業面臨的功能單一、形式單一、可選擇性不強、完成時間過長等問題,我提出了“基于課程視域的作業設計”,開展了如下工作:一是分層培訓了全體組長和教師,在思想上達成共識。二是組織教研組和備課組集體研究作業設計方案;三是指導教研組和備課組在作業設計方案的基礎上形成單元作業設計樣態;四是修改和審定學科組的單元作業樣態;五是聘請專家進行了評價,提出了改進意見六是加強寒假作業設計的審查。

針對“雙新背景”下“化知識為素養”的迫切需求,本期,我帶領教研組長和課題組長深入研究“學歷案”的編寫,將“導學案”設計成新的“學歷案”,各個教研組都提供了“學歷按”的樣本,經過一年的再打磨,可以實現學生學習歷程的可見,學校效果的可見,

4.教改實驗

1智慧課堂。

年度學校繼續推進智慧課堂教學實驗。從實施方案到課程計劃、從組織形式到課堂實施,我都親自參與其中,一是溝通和協調家長、年級、班級對智慧教學的認識;二是組織任課教師進行系統培訓;三是通過后臺數據對教師業績進行評價。四是組建智慧課堂專題研究小組,發揮指導、示范、引領的關鍵作用。

2小組合作學習。

本年度,除繼續指導和參與2024屆8班的小組合作學習教學實驗外,在初2027屆全面推進小組合作學習:一是研究規劃初2027屆小組合作學習實施方案;二是解決了小組組建過程中的難點問題;三是協同信息技術教育,培訓班級教師的信息技共同術賦能;四是在2025年學術年會上推出“小組合作學習”的專題展示。

3)個性化輔導

本年度,全校三個年級的最后一節晚自習繼續推進學困生輔導,全面杜絕了講課、考試、統一作業、放視頻等現行。同時,在三組長會上加強輔導內容和輔導方式的培訓,教務處值班教師和年級安排的樓層值守教師進行巡查和處理學生違紀事件以及偶發事件。大多數學科教師能根據備課組統一研制的學困生輔導課程,統一在教師辦公室或教師休息室開展個性化輔導,并如實記錄輔導內容,填寫個性化輔導手冊,評先個性化輔導優秀教師。本期,我查閱了絕大多數教師的個性化輔導手冊并實地觀察了絕大多數教師們的個性化輔導過程,無論是輔導的內容還是輔導的質量,老師們都還有提升的空間

5.教師發展

近兩年,因部分教師返回雙流中學以及個別教師調動,學校招聘了大量的新教師。學校發展,教師為本。學校成就教師,教師成就學校。如何讓新教師站穩課堂并專業化發展,是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本年度,我組織教科室牽頭,研制了《2024年新進教師校本研修方案》。一是明確了各部門的職責和參與內容;二是配備學科導師和學科行政;三是規劃了課堂教學序列實踐環節;四是定期組織匯報和評價;五是年級組、備課組要支持和跟進。2024年上期,我聽了陳蕾依、向召等10位新教師的課,然后做了《教學起點選擇》專題指導。2024年下期,我聽了溫云川、陳琦等18為新教師的課,分別做了《課堂要素與環節》《教學容量與效率》專題指導。

本年度,我牽頭教科室秉承“教師專業發展需要不斷在適應中創造,在創造中超越”的理念,繼續研究推進教師專業發展“五級階梯”課程。一是明確了教師專業的內涵,二是提出了我校教師核心素養,三是建構了我校教師專業發展“五級”階梯課程,四是研制了我校教師專業發展的路徑和策略。

6.建設教研組

教研組(備課組)是按學科設置的教學基層組織,在本年度在教研組、備課組例會上,我做了《立格課堂要素優化與形態重構》《大單元視域下的學歷按》《課堂改革的上海經驗》《化知識為素養》等專題發言,意在進一步明確教研組(備課組)功能定位,促使向校本研修專業組織回歸;加強學科教師團隊建設,實現教研活動制度化;聚焦學校課程改革和課堂教學,實現教學過程的規范化;構建校本培訓體系和整合課程資源,促進發展教師專業化;營造學術氛圍,建設教研組(備課組)文化。

7.全面提升教學質量

本年度,我同2024屆全體師生共同努力,真抓實干提質量。一是加強計劃檢查,二是加強過程督導,三是協同解決教育教學難點,四是注重質量分析與監控。2024全區適應考試,我校何知霖以582的高分,成為絕對的冠軍。2024年中考,我校何知霖以659分進入成都市“前30強”

本年度,我同2021級全體教師一道,深入研究高考評價體系,落實復習課、講評課教學模式,開展原創題命制比賽等途徑,努力提升首屆畢業生高考的成績,2024年6月,我校第二屆高中畢業生參加高考,100%上一本線,理科一本率98.2%,翟洪煜成為雙流區理科前三名,近70%的學生考上211院校,近40%的學生考上985院校,全面、優質地完成了學校的升學目標。立格實驗學校“整體上一本”的口碑和社會聲譽,逐步提升。

系統推進教育科研課題的研究

1.系統推進學科課堂教學范式的循證研究

我校于2008年啟動“學科課模建構”研究,歷時6年自下而上建構了自主、合作、探究“激—問—探—練—拓”五環節學科課堂教學總模式,以及各學科各課型的分模式近60余個,較好地呈現了初中各學段、各學科、各課型高質量的課堂教學樣態。對規范學科教學、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等發揮了重要作用,時至今日,“學科課模”仍然是我校課堂教學范式的核心要素,閃耀著我校對課堂教學研究的智慧之光!

本學年,我組織了《基于素養形成規律的課堂形態循證研究》課題的前期調研、申報立項、開題報告等工作,2024年12月,正式立項為四川省2024年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課題編號SCJG24C209。本期,校級主題研修活動4次,省級示范展示1次;指導教研組開展學科課堂教學范式研究9次,期待重點解決以下問題:

一是強化教學情境設計。我校教師“教學情境設計”的意識是比較強的,但對設計的課堂教學情境的典型性研究不夠深入,特別是知識的生成和運用情境設計還比較薄弱,需要形成序列化的情境設計;

二是強化大單元教學。零散的知識不能形成智慧。我校很多教師都有比較強烈的“知識點和考點”教學情結,學生很少能在一個連續的整體中去建構知識,導致意義建構和遷移能力較弱,基于核心概念的大單元教學,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重大突破。

三是強化學科微課題學習。“學科微課題”的學習取代“虛假探究”“淺表學習”,是我校學科課程高質量校本實施核心。“學科微課題學習”是將學科教學中的重點、難點、關鍵點問題轉化成學科微課題或學科微專題,教師采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學方式,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深度建構。

四是強化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小組合作學習。通過系統學習和培訓,在2027屆大力推進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科教學范式要發生轉變,首先思考的是“為什么學”“學什么”“怎么學”“學到什么程度”“如何知道學會了”等系列問題;其次是師生以什么樣的角色參與教學活動,要大膽鼓勵和嘗試教師在課堂中“讓教于學”,通過學生的講、評、練讓學習在課堂真正發生。

五是指導(任務單、導學案)編寫。“教學目標”轉化為“素養目標”,推進基于課程視域的作業(任務單、學歷案)設計,一是重點解決學生在課前、課中、課后的學習任務分配問題;二是統整任務單、學歷案、課后作業外購資料(高中)的“一體化”功能;三是解決好作業設計的分層分類問題,確保作業設計豐富性、針對性、適切性。

2.細心指導雙流區教學成果獎的申報。

    雙流區教育局于2024年組織首屆教學成果獎的評審,我校應申報3項成果參加評獎。我和教科室文主任、付主任一起,分析了學校已有成果的質量、效果和影響力,最終圈定了成果范圍,我負責《國際理解教育》成果的梳理和指導。一是通讀了前期的調研報告,深入了解成果形成的背景;二是細讀了課題的結題報告,選擇成果亮點;三是查詢文獻,確認成果的創新點。

(三)系統推進“拔尖創新人才”貫通培養。

1.狠抓拔尖創新人才·卓越班的招生和組建。

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打通成都立格實驗學校小初高一體化貫通培養的最后一公里”,我在高校長、龍校長的指導下,團結學校各部門各年級,在2024屆成功舉辦“拔尖創新人才初高直升班”的基礎上,整體設計和推進拔尖創新人才”貫通培養。

一是厘清高中三個層次的班型:卓越班、精英班、英才班。

二是精心設計和準備高2025級“拔尖創新人才·卓越班”招生方案、選拔方案、家長會推介方案、課程實施方案等。

三是2025年1月12日,第二屆拔尖創新人才·卓越班”招收了46名學生,實現各分數段人數過半,為高2025級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我校高中部的建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現實的路徑和策略。

2.狠抓“拔尖創新人才小初高貫通培養的招生和組建。

基于學校集團化發展的實際需求,學校決定實施“拔尖創新人才小初高貫通培養”。我主要做了一下工作:

一是系統學習“拔尖創新人才小初高貫通培養”課程,明確了“拔尖創新人才”“貫通培養”的內涵、關鍵、難點、策略、路徑、形式、樣態。

二是深入調研“拔尖創新人才小初高貫通培養”的現狀。在龍校長的指導下,我深入天府七中、天府中學、教科院附中調研和交流,初步了解了成都市域名校“拔尖創新人才”貫通培養的策略、路徑、形式。

三是召開集團內小初高學段教學部門負責人對“拔尖創新人才貫通培養”進行論證和研討,形成學校的初步方案,供集團領導參考和決策。

四是細化“拔尖創新人才貫通培養”方案,逐步落實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培養路徑等。

五是實施“拔尖創新人才貫通培養”方案,舉辦招生宣講會。通過1月12日兩場宣講會,目前小初高報名人數217人,前景可期!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努力方向

高校長一直強調,要推動學校的各項工作,必須在工作中以上率下,身先示范。為此,在今年的工作中,我強化責任意識,注重勤勞務實,愛崗敬業注重自身的師德示范和表率作用,時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在思想上牢固筑起遵紀守法防線學校的發展要求相比,我自身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深入一線聽課和指導教研組建設的時間偏少。

本年度,學校重點推進的工作比較多在協調、調研、學習方面花了較多時間,深入課堂和教學教研一線方面有所放松。

(二)工作方式方法需改進

某些時候做事心情急躁,考慮欠周密。比如,有時為了急于想解決某個問題,在言語和行動上未注意給同事帶來的負面影響,甚至損傷了團結合作大大好局面。這一點需要在來年的工作中堅決克服。

“強信念披荊斬棘永爭榮光”。展望新的一年,我定當牢記使命、忠誠履職,修心修德,以一顆平凡、摯愛、理性的心靈來守望“立格”教育,守望我們心中的教育夢想!

 

 


国产综合亚洲欧美另类久久久麻豆,免费一级高清无码黄片,国产欧美A∨一区二区,国产精品对白清晰受不了了
午夜福利视频欧美日韩一区 | 欧美黑人激情性久久 | 综合国产精品私拍国产在线 | 亚洲欧美久久天堂综合一区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在线不卡 | 亚洲国产精品第三页 |